人物:余松烈
生卒:1921.3.13-2016.4.20
生卒:1921.3.13-2016.4.20
故事:
余松烈院士,一生致力于小麦栽培学教育和科研工作,他领衔建成山东省属高校第一个博士点,建成山东省属高校第一个博士后流动站,开创了作物栽培学科发展的新阶段,其研究推广的冬小麦精播高产栽培技术,多次刷新全国冬小麦单产记录,堪称我国小麦栽培学的奠基人,为推动小麦增产、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做出巨大贡献。

齐鲁时代楷模余松烈:一生只为小麦高产

8日晚,由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、省高校工委、大众报业集团、山东广播电视台主办,山东广播电视台公共频道承办的“齐鲁时代楷?!狈⒉家鞘皆诩媚暇傩?。我国著名小麦栽培学家、教育家、中国工程院院士、山东农业大学教授余松烈被授予“齐鲁时代楷?!比儆坪?。
为深入学习宣传余松烈同志先进事迹,大力弘扬他的崇高精神和高尚品德,加快实施科教兴国战略,推进创新型省份建设,推动三农事业发展,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,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决定,追授余松烈同志“齐鲁时代楷?!比儆坪?。【详细】

余松烈院士一生从事作物栽培学教学和科研工作,致力于冬小麦精播高产栽培理论研究和新技术的推广普及,是中国现代小麦栽培学的奠基人。大爱化作田间行,余松烈院士一生淡泊名利,辛勤无悔的耕耘和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很好地像向我们阐释了“质朴厚德、实干奋进”的精神。[详细]

做科研要到生产一线去,发现问题,研究问题,最终解决问题 。

从小麦亩产600多公斤到亩产700 多公斤,如何进一步提高小麦产量是余松烈终生的课题。进入80岁高龄之后,余松烈研究创新小麦精播高产技术的脚步仍没有停止。经过反复试验和改进,把小麦精播高产栽培推向宽幅精播高产栽培新阶段。[详细]

语录:亩产800公斤,是我最后的愿望。

余松烈在滕州的小麦科研和技术推广,使滕州长期成为全国小麦高产典型。1996年6月26日,滕州小麦大丰收,农民王其金(左)、韩敬田(右)代表全市120万农民向余松烈(中)授勋,将一枚专门精制的“科技兴农,功勋卓著”金质勋章佩戴在余松烈胸前。[详细]

语录:我来的时候,就打算在这里扎根了。


任教66年,余松烈写下了数百万字的教材、讲义、专著、论文。培养了中国科学院李振声院士、中国工程院于振文院士等一批有影响的小麦专家。他培养的毕业生成为研究推广余松烈作物栽培学理论,特别是冬小麦深耘断根、冬小麦精播高产、冬小麦宽幅精播高产理论和技术的学术传承人。

语录:到生产中去,解决实际问题。
